张岩 厦门大学党委书记 从陈嘉庚回国创办厦门大学,到抗战时期学校迁往闽西长汀,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成为人民大学,爱国主义精神始终流淌在我们的心中。厦门大学的血脉,始终是厦门大学的光明根基。 百年来,厦门大学创造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多个“第一”。 开放教育是其传统和优势。 未来,厦门大学将巩固传统学科优势,以新文科、新工科、新医科建设为引领,瞄准世界一流,彰显中国特色,“与周边大学竞争”。世界。” 文字| 《望》新闻周刊记者 康淼 徐学义 邓茜茜 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由华侨创办的大学。 被誉为“南方之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之一”。 厦门大学自1921年建校以来,已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 从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创办厦门大学之日起,这所矗立于东南沿海的高等学府始终与国家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行。 一代代厦门大学人延续着教育兴国的使命和责任。 。 厦门大学秉承“自强不息、追求完美”的校训,充分发挥“侨、台、专、海”的优势和办学特色,建设成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国家重点大学。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重点大学,并入选国家公布的世界重点大学。 一流大学建设A类大学名单。 回顾一百年历史,总结办学经验和特色,立足“十四五”,展望新世纪,《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进行专访与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张岩合影。 为国而生,与党同龄 《展望》:厦门大学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具有百年历史的大学之一。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作为一所与党同年诞生的大学,您认为厦门大学最深刻的印记是什么? 张艳:我曾在其他大学工作过,访问过国内外很多大学。 我经常把厦门大学放在整个高等教育格局中进行研究和比较。 我相信,厦门大学的百年历史是近代我国高等教育探索救国兴国道路的一个缩影。 厦门大学的特色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嘉庚精神是厦门大学的亮丽底色。 厦门大学有幸与中国共产党一起诞生于1921年。 走进历史,我们发现这不仅仅是一次机遇,更是与时代、精神的深刻联系。 当时,中华民族正处于内忧外患的紧要关头。 作为一名爱国华侨,嘉庚先生和许多志士仁人包括追求共产主义的先进分子一样,也在寻求救亡图存的出路。 他秉持“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为民天职”的信念,斥巨资创办了厦门大学。 他想通过教育改变家乡的面貌,让祖国不断强大起来,不被列强欺负。 可以说,厦门大学是为国家而生的。 一百年来,一代又一代厦大人关心祖国、服务人民,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过程中,演绎了许多感人肺腑、令人回味的故事。 在筹备建校100周年的过程中,我们深入回顾了厦门大学与伟大祖国、携手共进、共鸣的奋斗史。 我们在全国主流媒体发表“校园与地方爱”文章45篇,编译出版《为祖国绽放光彩——厦门大学与伟大祖国》就是传承爱国主义精神,扎根祖国大地努力谱写厦门大学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新篇章。 其次,自强不息是厦门大学的鲜明特色。 “自强不息、追求完美”不仅是陈嘉庚一生的写照,也是厦门大学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源泉。 当陈嘉庚遇到产业困难时,他宁愿卖掉大楼,也没有坚持支持厦门大学。 抗日战争时期,萨本东校长奉命带领全体师生将学校迁往闽西长汀。 战争期间坚持办学,成为外国专家眼中的“加尔各答东部最完整的大学”。 厦门大学具有顽强的发展韧性,始终坚持拼搏必胜的精神。 其自强不息的性格,以及国家的重视和社会的支持,使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第三,感恩是厦门大学百年风雨历史的情感积淀。 陈嘉庚不惜毁家去建学校。 这种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孕育了厦门大学的感恩文化。 今天,世界各地的厦门大学校友以赤子之心、感恩之心回报母校、回报祖国。 许多校友慷慨捐赠创办学校。 校庆筹备工作启动以来,学校陆续举办了“喜迎百年校庆”主题活动。 其中,深圳校友会还发起设立“粮、瓢、泉”专项基金,连续十年向学生免费捐赠大米。 拳击之心令人敬佩。 “望”:大学声誉之根本在于修德、育人。 厦门大学如何传承和弘扬百年发展积淀的革命基因和文化,并与人才培养相结合? 张岩:1926年2月,厦门大学学生罗扬才等三人在校园内的南英楼建立了中共厦门大学支部。 这是福建省第一个共产党组织。 革命之火迅速燎原,许多青年学子走上了革命道路。 红色基因深深融入厦大人的血液中。 厦门大学始终坚持弘扬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 我们系统整理了学校的革命历史,并于2016年建成了厦门大学革命历史陈列馆。该场馆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学习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党史。 近年来厦门铂之爵主持学院,厦门大学深入挖掘校友中的革命人物和校史重要事件,创作了反映罗扬才等革命先烈事迹的《南强红皮》诗朗诵、反映罗扬才等革命先烈事迹的《远眺》等。展示了老主席王亚南学习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经验。 《海天月》话剧等校园文化佳作。 2019年起,厦门大学实施罗扬才烈士“人才提升计划”。 从各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委员、学生党员中选拔学生,举办“人才提升班”。 通过理论教学、社会实践、厦门大学志愿服务、实践培训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党的工作能力。 课堂是教书育人的主渠道。 厦门大学坚持把革命文化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思政课”之中,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努力提高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在完善日常教学体系的基础上,我们还利用新生入学、新教职工入职、毕业季等时间节点,创新开展红色教育。 厦门大学的爱国、革命、自强、科学“四种精神”已深入人心。 热播电视剧《山海》中,放弃县城优越条件选择到山村支教的“厦门大学高材生”郭敏航的原型就是厦门大学的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教学组。 20多年来,从东海之滨到西北高原,一代又一代厦大学子将热血青春奉献给了扶贫攻坚和东西方扶贫合作。 厦门大学学生魏培全 摄/本报 华侨、台胞、特区、侨胞走向世界 《瞭望》:回顾百年发展历程,厦门大学取得了哪些突出的开创性成果和阶段性成果? “侨、台、特、侨”的优势体现在哪里? 张岩:百年来,厦门大学创造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多个“第一”。 例如,设立了海洋科学、高等教育等学科,并分别培养了新中国第一批会计学、审计学、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 厦门大学培养了40万多名优秀学生,造就了一大批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 在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产生了一大批极具影响力的学术杰作。 在化学、海洋环境、生物医药、能源材料、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领域产生一批国际领先的原创科研成果。 2017年,厦门大学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名单,化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它是由华侨创办的,位于东南沿海,面向台湾。 随着厦门经济特区的崛起,“侨、台、特、海”已成为厦门大学的传统特色。 1980年7月,厦门大学公开成立台湾研究所,是国内外第一个致力于台湾研究的学术机构。 如今,它已发展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多学科的台湾政治、历史、文学、法律和两岸关系研究所。 也是大陆高校中规模最大、学科最全、成果最多的台学学术机构。 2014年,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牵头的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2011计划”。 40年来,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出版了数百部学术著作,提供了大量决策咨询报告,创下了大陆高校台湾研究的多项“第一”。 我们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需求,希望厦门大学的台湾研究和学术交流能够促进海峡两岸的和平发展和融合发展,为祖国统一作出贡献。 厦门大学的海洋研究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早在1920年代初,通过对厦门海域文昌鱼的研究,揭示了无脊椎动物向脊椎动物转化的奥秘。 相关论文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1946年,厦门大学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海洋学系,海洋学学科目前为国家A+学科。 2016年,厦门大学海洋综合科考船“嘉庚”号下水。 2020年,“海思一号”卫星成功发射。 这是国内高校首颗近海及海岸带遥感卫星。 当然,厦门大学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和强大的学科实力还不止于此。 《展望》:陈嘉庚先生在建校时就提出了“世界大学”的雄心。 厦门大学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了哪些努力? 张艳:开放办学是厦门大学的传统和优势。 早在建校之初厦门演讲与培训,学校就将“弘扬世界文化”作为办学宗旨之一。 在陈嘉庚心目中,厦门大学是一所“可以与世界其他大学竞争”的“世界大学”。 我认为建立“世界大学”至少有两层含义。 一是坚持办学。 厦门大学始终向世界开放,与中外融为一体,与世界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交流合作,积极选派师生出国留学,培养全球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 学校还吸引世界各地的优秀师生来校工作和学习,努力营造开放包容的办学环境。 二是瞄准世界水平。 厦门大学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努力成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这既是厦门大学百年来的不懈追求,也是国家赋予厦门大学的任务。 厦门大学本科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我国唯一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项目。 截至2020年底,厦门大学已与全球257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 还发起了全球八所大学联盟、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参与东盟及中日韩大学联盟、金砖国家大学联盟等10余所多边大学。 合作平台。 近年来,开展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联合培养项目近百个,每年选派学生出国交流约2000人次。 积极“走出去”办学,2013年受马来西亚政府邀请在吉隆坡启动建设马来西亚分校,这是厦门大学建设“世界大学”的重要战略举措。 分院自2016年起开始招收马来西亚、东盟其他国家、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学生,目前已毕业900余名学生。 作为中马高等教育合作的里程碑项目,学校目前开设19个本科专业、6个硕士专业、3个博士专业,涵盖文、理、工、医、商等多个学科门类。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立足东盟,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被誉为镶嵌在“一带一路”上的一颗明珠。 厦门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始终得到福建省和厦门市的大力支持。 教育部、省市建立常态化共建机制,重点支持厦门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学校也不断努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力争以一流成绩做出一流贡献。 在抗击COVID-19疫情中,厦门大学立即启动应急科研攻关,迅速产出一批科研成果,助力国内外抗疫前线。 学校研发的诊断试剂已在全球80多个国家使用。 越来越多的厦门大学高水平科研成果发表在世界顶级刊物上。 魏培全 厦门大学西门 摄/本报 找准定位,瞄准一流 《瞭望》:立足我国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厦门大学如何进一步找准定位,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祖国统一大业贡献力量祖国? 张岩:厦门大学地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 在对外交流合作方面,在海上丝绸之路、海峡、海洋“三海”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我们将以更加积极有为的行动继续深化学校开放。 2017年,学校发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等学科优势,进行跨学科融合,成立多个研究组,成立“一带一路”研究院。 研究院为政府和企业提供相关决策咨询服务,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 完成了多个项目,组织了多个重要论坛和活动。 厦门大学将根据需要扩大马来西亚分校的人才培养规模,努力将分校建设成为融合中马两国教育优势的东南亚高水平大学。 平台,重点培养熟悉中国文化、掌握中国标准和技术的专业人才。 建设中国-东盟海洋学院,为中国和东盟国家培养高层次海洋人才。 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大学联盟为抓手,推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积极开展教育文化交流。 目前,联盟已有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66所大学为成员。 未来,学院将继续推进校际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技创新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人文交流架起桥梁。 。 厦门大学是一所距离中国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重点大学。 在对台交流方面始终走在全国高校前列。 是两岸教育文化交流最活跃的大学。 历史上,1945年至1949年间,有300多名厦门大学毕业生赴台,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维护祖国统一的重要力量。 厦门大学与台湾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 一群来自台湾的师生在这里教学和学习。 此外,学校还将台湾研究优势延伸至其他专业,开设台湾研究双学位课程,扩大涉台知识覆盖面。 未来,厦门大学将继续发挥“引领力量”效应,为服务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把福建建设成为台胞、台企的第一家园作出贡献。 《展望》: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一个世纪也是厦门大学的新起点。 厦门大学未来有何规划? 张岩:“十四五”是厦门大学全面踏上建设新世纪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 我们的目标是全面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以一流党建为引领,建设成为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一所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水平、有厦大风格的高等学府。 当前厦门大学最重要的是做好四件事。 一是培养人才,这是大学的根本使命。 厦门大学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新文科、新工科、新医学建设为引领,创建一流学科和专业,构建本科生、研究生综合培养体系,培养学生有家国情怀、有创新精神、基础扎实、能力突出、德智体美。 艺术产业全面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 二是建设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这是强校之本。 陈嘉庚当年说过,教师是“第一要务”。 好的教师教育好学生,优秀的教师支撑良好的学术环境。 因此,厦门大学必须坚定不移地开展师资培训和队伍建设。 三是不断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深度融入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 加强校地、校企合作厦门演讲与培训,推进厦门大学地方科研院所建设,落实国家和福建省对口支援工作安排; 进一步发挥智库和科教咨询作用,提高对台合作水平和高端智库对台研究的决策咨询能力,打造教育、科技、教育等战略支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 四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完善现代大学制度。 厦门大学将坚持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为动力,努力打破“五项原则”,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以“一院一策”专项改革为切入点,进一步向学院放权,增强学校活力。 不久的将来,厦门大学也将做出一波新动作,即将启动德王商学院、电影学院、法律图书馆、综合学生文体中心等建设项目; 还计划在“校庆周”后推出新的改革措施。 100岁的厦门大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我们不会忘记陈嘉庚教育兴国的初心,勇敢肩负教育强国的使命,乘势而上,锐意进取,不断开创世界建设的新局面——类大学。 铂之爵主持学院优势: 1.播音、商务、婚礼、讲师、超级演说,五门课程全覆盖,只收一个课程的费用; 2.课程是一次缴费终生学习,可免费复训; 3.学生毕业后颁发结业证书并安排主持单实战,优秀者有机会进入学院其*工程团队培养或者安排就业; 4.五大课堂学习:酒店大班课堂、线下面授课堂、1一对一特训课堂、课外观摩课堂; 5.课程时间灵活,周末课和非周末课: 6.课程周期是2个月,理论和实战占比3:7,并会不断升级课程内容; 7.雄厚的师资队伍可对接外部酒店、活动公司、企业商学院资源给学生立体化的学习实战;。 |